第一百四十一章:苏择东的大学观-《大明1368》
第(3/3)页
所以在这些地方找学霸是轻轻松松的事情,且在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随便找一个不能说是学渣,只能说是学民或学酥的人;
就他们的文化素质以及学识、见识等方面来说,都要比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同龄人要高一层次。
苏择东认为后世人会有这样的观点,还真的不能说是歧视或者偏见,因为江南自古出才子,山东又是孔圣人的发祥之地;
就其从古至今的教育水平来说,所教出来的学子在各方面,平均水平会落后于其他省份的同龄人,这才是令人难以置信的;
当然,每个地方也会有小部分人,表现得不那么出色或者是十分的出色以来平衡普通百姓的心理差距,即海南、广西等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也能考清华、考北大的,江苏、山东也有考不上专科的!
但这也不会抹平其中的由于文化底蕴、资金等等缘故而产生的差距!
不过由于这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差距可不能成为江苏、山东等地的学子可以不去奋斗,可以没有任何的梦想,每日只需要做好功课不再去上补习班,不再学习课外的知识,就等着考北大、清华;
若他们这些地方的学生有了那么好的基础存在却不再思进取了,苏择东就也不觉得水平就会倒退得怎么样,仍然能够“吃老本”,仍是比别地有更大的机会和更多的人考进重点大学;
但是这样就会形成一代不如一代,虽然不会在十年内产生多大的影响,但是二十年后,三十年后就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、道德水平等各种精神方面,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,这就是历史的倒退!
至于那些生活在广西、云南等教育由于历史底蕴、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整体的教育水平上较为落后的地方;
哪里的学子若不奋发向上,努力赶超,而是自暴自弃,信仰着读书无用论的话,苏择东也认为这回造成历史的倒退!
只是落后地方的历史倒退不是像江苏、山东那边可能会因一代不如一代而产生倒退,它们的倒退则是以跟不上历史潮流的发展而产生倒退!
苏择东就想到,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,要是满脑子的学识、观念和素质,都是上一个世纪五、六十年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话,这样岂就是历史的倒退?
苏择东是一个读史书,看人心的大学辅导员,除了总结出教育的地方性差异外,他也注意到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套进去的;富人更富,穷人更穷,这是大部分,而小部分则会有所改变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