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九章:无视头盔的铁箭-《大明1368》
第(2/3)页
还是轻弩发射出箭的速度比较快,五十只轻弩,每只能发射五到七枚箭,五十只就是三百多发,就这么一射过去,还在欢笑着的蒙古帝国的大骑兵们就怂了,立即钻到马匹下边去了。
而反应快些的,能躲过箭雨,让马匹帮其当箭,但是运气差一些的,反应都恰好在那个时候慢一步的,就遭殃了,铁箭毫不留情地从高处无视头盔和铠甲,直接射穿他们的胸膛、脑袋还有眉心!
等重弩和攻城弩的箭雨一到,躲在马匹下边的蒙古骑兵也遭殃了,整个几百人的先锋军第一纵队的小分队就基本上就被全歼了!
等上路的十名鬼兵队的士兵带着吕珍的九十名骑兵一冲下来,蒙古先锋军的第一纵队的分队里边,都没有几个活口的!
上路的百来号骑兵们大都是艺高人胆大,即包括鬼兵队的队员在内,都是一群大多是不要命的主;
所以见蒙古第一个分队的三百多人就这样玩得差不多了,就顺手解决了其所有人后,又连忙迎击第二小分队!
中、后路的拿着轻弩的士兵们骑着枣红马,最先赶到前方支援,重弩等敌我双方在草地里边展开正面对战的时候,也加入到了战争中。
而攻城弩在双方的混战之后,是没有任何用武之地,其威力足足能刺穿混战中的所有人的腹部、胸膛以及脑门!
其实刘振明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重弩或作强弩和轻弩,更不知道强弩和轻弩的区别,认为拿在手上的,能射出两枚箭及以上的,用拉的,是将箭搭在怒身上边的,就是弩……
这还真的不能怪刘振明,尽管在后世是一个理科生,且还有安保的责任,但是在对军用器械及安保器械都有严格规定的后世社会之中,想要接触弩、弓不难;
但是要接触真正能伤人、杀人,且还是恢复武器原本的兽、性,能一发杀死两人或多人的弩,接触了还不算,还要能制造出来,这对于刘振明来说,还是真是挺难!
自从进入了热的兵器时代,冷兵器除了文人墨客和古代军事方面的爱好者去研究外,其他的人更多的关注热的兵器,特别是航空导弹、全球卫星、核武器这样的等等。
而关注冷兵器的文人墨客和古代军事爱好者,仅占对后世人的百分之十几,若再加上能够有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弓箭这个条件的话,这比例还会折半或者锐减为百分之一都不到……
幸好苏择东和刘振明所生活的地方叫做元末明初的江浙行省,并不是后世的浙江省、江苏省;
所以,就现在的这些地方情况而言,与后世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相同的地方,而人文科学、经济发展方向、体育等等方面关系都不大!
这就说明了与他们一直生活着的古代人,与他们朝夕相处、把酒言欢的都是有着最原始的生存本领的元末的青壮年们!
刘振明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弩所能发挥出的威力,元末的青壮年们就知道,张德兴就很清楚重弩和轻弩的区别,也知道攻城弩怎么制作。
则东振公司的科研部门在研究、制作重弩和轻弩、攻城弩的过程中,张德兴的功劳最大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