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章:苏两三是个奇才!-《大明1368》
第(3/3)页
刘振明说完,最先头大的不是苏择东,而是宋此文和晓七儿,他们先是对火器一窍不通,然后又对刘振明所说的词语有挺多的不明白,所以每次听到两人交谈的时候,他们会选择性忽略。
苏择东“恩”了一声后,说道:“所以你是想在三眼火铳的准心,以及射程方向做做文章?”
“当然,不然要是像以往的做法,将三眼火铳的管子加多,变为四眼、五眼….十眼吗?到了最后只是加大了其威力,并没有扩宽其适用的范围以及灵活程度。”
“恩,那你们的方案是?”
“改进材料。”
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,刘振明的心情是忐忑的。
随后刘振明就向苏择东解释道:因为材料的选择花费了自己和苏两三很大的功夫,但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设计几个试验后,其相关数据都不过关,适应程度也都是很差,其关键除了铁匠的提炼水平外,这材料还是有限的。
毕竟,除了传统的铁、铜外,极少用到铝和钢,所以试了几次将生铁提炼成熟铁,效果也不好,用高炉炼铁的方法的话,就现在的技术和成本来说,一来时间耗不起,二来材料也耗不起,除非不作买卖了。
随后又利用了炒钢的方法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,然后加入铁矿粉,同时不断搅拌,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,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,去渣,直接获得钢,但是这样的做法所产生的杂质就比较多,效果也不是很满意。
除了灌钢法,刘振明还请教了当地的打铁铺和铁匠铺的师父,又运用了炒钢法试了试,其成品还是差了些。
效果较差的具体的反应:重量还是太重,打出去之后,其后坐力太大,刘振明的目标是能有一次发十个小炮弹,所以对重量还是有比较高要求的。
还有为了保证不“炸膛”,又能提高其射程,自己试过了这时代所有能找得到的火药,一配置上去后,别说连发十个,能发五个不炸也不堵的都是奇迹了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