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;特殊时候要用非常手段-《大明1368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苏择东对这话产生了狐疑,看着李政少说也有五十岁了,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岁月的苍老,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,人们都是被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,更何况是在汉人没有任何地位的元末!

    所以尽管知道李政可能是摆脱了土地的拘束而行商,但这江浙与中书行省地跨南北,要说见过面,难度还是挺大的,所以将信将疑地问道:“哦,您老认识我的父亲?”

    李政点了点头,说那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,当时聚义堂的南北贸易正值如意中天时期,几乎垄断了南北所有的运输粮食和私盐的道路,机缘巧合下,李政就被张士诚派去跟苏行栋商议合作的事情,二人这就有了来往。

    李政便从北方人的口中得知了苏行栋还有苏大善人的名号,其开仓扶贫,让利于民的壮举得到了众人口争传颂着。

    最后,李政还紧紧地抓住苏择东的手,说道:“东振官啊,这几日一直在东莞忙活一定不知道,那项锋自己没有本事,开不了荒地也种不好粮,被张士信大将责备多次后,竟然将其中责任推给了你们!说是因为你们制作的铁器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这小人为了使得他说的屁话可信,还将你们出工良好的铁器,放在混有酸醋的水中浸泡了七天,等到起生锈了或钝了之后,拿到诚王的府中告状。”

    苏择东听到这消息,眼睛都瞪圆了,鼻子直出大气地急迫问道:“那后来呢?诚王是否有所怪罪?那小人的拙劣小计可有得逞?”

    李政喝过一碗酒后,笑着说道:“连苏兄弟都能称之为拙劣小计了,诚王岂又会轻易上当?再者大家都是种田的人,谁不知道这开荒讲究的是技巧,使用的器具差不多就行!但诚王也不想因东振官有能耐,从你们手中收得的税最多而有所偏袒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为了公平起见,还是派人前去府上调查了。接待前去调查的人是府上的刘东振副官,听说是他带他们去看了铁器的制作工序,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炼铁方法,叫做什么…高炉炼铁,所以就产出这质量良好,价格相对便宜的铁器来。”

    从调查人员的口中得到这个结果后,张士诚便当着其弟弟张士信的面,把项锋批得一无是处的,知道项锋面如土灰的跪在大厅之上,后被张士诚一脚踹在地上后,此事才算完结。

    虽然知道项锋被张士诚教训了,但苏择东对张的做法还是有些意见的,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,他倒好,直接在主人就把狗打了,也得亏是自己的弟弟,要是别人或重臣,心中肯定会有所想法的。

    不过想到张士诚后面弄得手下的将士不听命,各组党羽针锋相对的一致将矛头指向自己人,他在为人处世方面,至少在对待下属这块来说还是有所欠缺的。

    自己的弟弟或许对此事过就过了,但项锋可不一定这样想,他可能会因此对张士诚怀恨在心,且现在是脱脱大军压境的关键时候,若是这毛线突然叛变了,损失自然也就大了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后世人,苏择东是有责任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的,所以他决定对项锋的一举一动进行全程的监控。

    这样做虽然或许会被人骂做小人,毕竟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了,但在特殊时候就要用特别的做法才能成事。

    所以一回到府邸,苏择东就马上让人找晓七儿到会议厅仪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